这20年,回家真好。
听他们讲述20年“澳门故事”
“澳门回归后的发展超乎我的想象!刚来澳门时同事因我立志搞科研给我起中文名‘马许愿’,如果现在再让我许个愿的话,我希望澳门更加繁荣、稳定。”这是一位在澳门工作20多年的葡萄牙科学家的心愿。同时,它也是《环球时报》记者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前夕采访的多位澳门人的心声。回归祖国20年,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也是澳门人共享伟大祖国尊严和荣耀感最强的时期。无论是青年时期到澳门发展并成为特区首位立法会主席的曹其真老人,或是敢说敢做的土生葡人、立法会议员高天赐,还是往来于澳门和珠海横琴新区的澳门创业青年,都对澳门更美好的明天充满期待。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所有报纸对这一历史时刻作充分报道。新华社记者 张燕辉 摄
葡萄牙科学家马许愿:在澳门研发“中国芯”
“澳门,一直以博彩业闻名世界。其实,现在澳门的电子芯片研究也达到世界水平,希望未来我们的‘中国芯’不仅可以与美国的产品竞争,也能领先世界。”澳门大学副校长马许愿(Prof. Rui P. Martins )教授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显得非常自信。今年62岁的马许愿是葡萄牙人。1992年,他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来到澳门大学,2003年创建澳大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验室。2011年1月,该实验室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段葡萄牙科学家讲述的“中国芯”故事见证了澳门回归后的多元、开放与创新。
这是12月12日无人机拍摄的澳门大三巴牌坊。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抚今追昔,马许愿骄傲地告诉记者:“当年我刚来澳门时,电子芯片领域的研究可以说是荒原一片。没有科技成果,也没有科研经费。而现在,我们建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芯片的设计和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9年澳门回归时,马许愿正在带电子学科方向的头两名博士生。学科建设的顺利发展和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令他对澳大和澳门特区回归后的发展信心十足,并选择继续留在澳门工作。马许愿说:“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大力发展各个领域,尤其重视教育和科研。中央政府也大力支持澳门的发展建设,这为我们的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他还特别提到澳门大学2013年底启用的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岛的新校区:“横琴新校区的面积比氹仔老校区大20倍。有了足够的空间,澳大才能招收更多学生和人才,引进更多高端科研设备,建设世界顶尖的实验室。这多亏了中央政府的支持。”
今年2月,马许愿和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AMSV)、微电子研究院团队远赴美国旧金山,参与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第66届国际固态电路会议。澳大共有8篇论文被会议接纳,成为论文发表数量最多机构之一,与“联发科技”及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同处全球第二名,仅次于英特尔(Intel),足见澳大微电子研究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实验室目前与多家中国顶尖电子芯片公司合作,加快了澳门的多元产业发展。但马许愿并不满足,他说:“中国的电子产业发展太快了。如何让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更好更快地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是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11月3日无人机拍摄的澳门旅游塔局部。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1992年,马许愿带着夫人和3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来到澳门。澳门回归20年,作为生活在澳门的外乡人,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他回忆道:“我认为《基本法》很好,很适合澳门的情况。我在澳门的生活并没有因回归而变化,当地人待我们还是那样热情友好。”他认为“一国两制”政策给了澳门极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央也提供了强力支持。马许愿说:“这20年来,我明显感到澳门向前的脚步越走越快。”因为澳门的大学没有开设想读的课程,马许愿的孩子回葡萄牙读本科,后来又去英国和中国香港完成研究生学业。其中两个孩子毕业后,选择回到澳门工作,并在这里结婚生子。马许愿是一位完全给孩子自由选择权、尊重孩子想法的父亲,他说:“我绝对不会要求孩子们回澳门陪我,但他们在外面转一圈,最后还是选择回澳门安家立业。我想还是澳门的繁荣稳定发展吸引他们回来,而且,他们可以说是在澳门长大的,这里就是家。”
“我们建制派与反对派相处得很不错”
“以前我们澳门人要吃好东西都得去香港,而现在是香港人喜欢到澳门来过周末。”澳门特区首位立法会主席曹其真这样描述澳门回归20年来的巨大变化。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澳门社会对回归祖国和“一国两制”的拥护度都很高,就连立法会里的反对派议员也支持这一理念,因为正是“一国两制”造就了澳门的稳定与繁荣。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澳门好,“一国两制”好。
(澳门特区首位立法会主席曹其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
曹其真1941年12月出生于宁波,在上海长大。1968年,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曹其真定居澳门,协助父亲经营纺织业。今年是曹其真在澳门生活的第51年。用她的话来说,“这51年,从商20年,从政20年,从事慈善事业10年多”。1976年,曹其真加入澳门第一届立法会,是当时唯一的女性。1999年10月12日,曹其真当选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主席,成为第一个用中文主持立法会议的人,也成为澳门政界职位最高的女性。在任10年,她参与审议140部法律。曹其真说:“澳门的立法会里也有反对派,他们会对特区政府做的不好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但绝不会沦为‘逢中必反’者。”她还强调说:“澳门的反对派议员不反对‘一国两制’,不反对《基本法》,不反对中国宪法,更不反对共产党。”
曹其真还介绍了澳门立法会的重要性:“澳门立法会并不是一个政府的从属机构:包括我自己都经常批评澳门政府的官员,而政府提出的法案,只要立法会认为不合适的也会退回。可以说,澳门有完整且独立的立法体系,有言论自由的保障。但我们对政府的批评是有实际的东西,不是‘为反对而反对’。我们同时也理解政府工作有错误是很平常的。因此,澳门的反对派和我们建制派相处得很不错。”
12月8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2019澳门国际幻彩大巡游”举行。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曹其真表示,无论是殖民时期还是现在,澳门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一直很高。她告诉记者,这和历史有很大关系,当时葡萄牙在管治澳门时并未推行葡语普及,所以澳门人一直在学中国历史和地理,澳门整体上一直是一个以中华文化为基底而西方文化渗透度不高的社会,“早年间,比起去欧美旅行,澳门人倒是更爱回珠江三角洲”。她认为,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澳门人的家国情怀也越来越浓郁。曹其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就连许多在澳门土生的葡萄牙人,也对中国很有认同,他们留在澳门,来往于中国内地,愿意成为中国和澳门真正的一分子。”
立法会议员高天赐:土生葡人发展空间很大
走进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澳门公职人员协会理事会主席高天赐(José Pereira Coutinho)所在的办公场所,《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就看到绿色的横幅上醒目地写着:“热烈欢迎贺一诚先生到访澳门公职人员协会(2019-07-22)。”身为土生葡人的高天赐还是葡侨委员会主席。他开门见山地说:“我在澳门出生、成长,一直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至今已六十多年了。我小的时候澳门只是一个小渔村,回归后,澳门的社会变化很大,人多了,车多了,赌场多了,税收多了,市面繁华热闹多了。”当然,在他看来,澳门的发展也带来污染等负面的东西,如小时候常常能仰望星空,但现在“很难”。高天赐还希望澳门在养老、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能进一步完善。
游客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游览。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澳门回归那天晚上,我受邀作为嘉宾参加中葡晚宴,还有随后的交接仪式。看到澳门回归中国的怀抱,我有些兴奋,对回归后的生活抱有更大的希望。”高天赐告诉记者,澳葡政府时期,澳门的高层官员完全是葡萄牙人担任,不仅中国人没有机会,他们这些土生葡人也没有。高天赐说,回归后,“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给了土生葡人很大的发展空间,他在2005年时就第一次当选立法会议员。据高天赐介绍,目前生活在澳门的土生葡人约有两三万人,大多数以经商为主。现在中央把澳门定位为中国和葡语系国家贸易平台,让熟悉葡萄牙语的土生葡人有了用武之地。2010年7月30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常设秘书处工作会议上还宣布特区政府指派姗桃丝女士担任副秘书长的任命。
1999年12月19日晚,“北京市人民迎接澳门回归祖国联欢晚会”在天安门广场澳门回归倒计时牌前举行。首都各界群众约3万人汇聚广场,欢庆中华民族的这一历史盛事。新华社记者 于小平 摄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升起。新华社发
1999年12月20日,数万群众冒着严寒,自发聚集到天安门广场,观看澳门回归后的第一个升旗仪式。新华社记者 王呈选 摄
“葡萄牙和内地我都经常去。我的普通话就是在北京培训学习的。”接受采访期间,高天赐说着普通话和粤语。他认为,内地经济前些年发展很快,他不希望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内地的经济发展,因为那样的话,“澳门的赌客都少了”。高天赐说:“内地的钱通过博彩业大量流入澳门,再通过澳门流向美国,而且流向美国的资金远高于留在本地帮助澳门发展的,这个问题很严重。”此外,尽管中葡的贸易增长很快,但在他看来,可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
这是12月11日拍摄的澳门半岛。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高天赐说,澳门经济发展不错,治安也稳定。但在他看来,澳门人的收入高,物价也高。此外,有的澳门人“有些得过且过,缺乏进取”。他希望特区政府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照顾。随着人口增加,澳门的养老院、幼儿园、好的医院甚至连墓地都不足,这些是澳门实际要面对的挑战。
横琴新区,澳门青年的机会之地
每天清早,澳门青年何子锋都会通过口岸,乘坐通勤巴士来到珠海的横琴。两年来,这个在港台地区都有生活和工作经历的小伙子在忙着创业。由于澳门面积小,人口多,产业又较单一,越来越多像何子锋一样渴望在专业和高端领域有更多作为的澳门年轻人来到一河之隔的珠海寻找机会。在这一背景下,自2009年12月16日挂牌成立的珠海横琴新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是澳门金莲花广场上的《盛世莲花》雕塑。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根据横琴新区管委会的资料,截至12月10日,横琴注册的澳门企业数量达2070家,而在粤澳合作产业园中,已有28个澳门项目实现落地,2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何子锋所创建的路由器研发制造企业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最终选择横琴的原因是这里优惠的税收政策、蓬勃积极的创新环境、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面向内地和日本东南亚的巨大市场,以及珠海政府的效率与开放。
在何子锋扎根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对面,就是澳门大学的新校区。据了解,澳门高校在横琴的投入逐年加大,帮助“孵化”澳门毕业生的科技成果。从澳大博士毕业不久的董铖就得到母校扶持,在横琴开设了自己的生物科技企业。董铖告诉记者:“这几年横琴的澳门人越来越多,也许上班时间还不太能看出来,但一到吃午饭的时间,大家纷纷从办公室或实验室中出来,你就会发觉很热闹。”
澳门举办“迈向美好明天大巡游”。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据澳门媒体报道,珠澳正共同推进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澳门新街坊”项目,预计将来可限价提供3800套住房。澳门理工学院副教授陈志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希望横琴新区这样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推进地区融合的政策,在解决澳门诸多深层次问题的同时,也能帮助更多澳门年轻人真正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让他们和内地人共同分享中国崛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这样,澳门才能真正地“回归”。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白云怡 陈青青 许晓宇 张波 李俏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 ↓ ↓